中国民主的困境和出路 上

 

前言

1、反习派与习近平的博弈,维护的都是一党制的统治,习式文革的极端后果让幕后老人与反习派合流,其结果是三位一体的结束,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总书记各派分治又不同于九龙治水,也只是暂时性的一种过渡。

2、一党制下过去所有的改革一碰到天花板就退缩,并不能解决中共一党制的困境。习式二次文革,更是让改革出现倒退,让中共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3、在此情况下,中共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拘泥于狭窄的政治领域、围绕权力无休止斗争,“摸着石头过河”,摸石头摸上瘾了,却连河也不想过了,这才会失去民心,也就意味着失去政权。

4、政党按实用主义态度来解决目前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只有不断改革政党运行机制和功能结构,政党才能找到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才能争取新的发展。

5、约束权力不是靠三位一体的分权就能解决的,一党内的派系斗争,所谓的党内纠错机制,实则就是零和游戏,以对失败方的残酷清洗,剥夺失败方的政治权利和话语权甚至生命权,离文明社会越来越远。

6、以造反夺权为目的的列宁,毛主义的斗争哲学宣扬的是造反革命极端主义,作为全球第二经济体的中国已近进入社会主义中级阶段,不仅要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还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斗争哲学,斗争思维是一种革命思想,最终会革了中共自己的命。

7、习近平开历史倒车,强词夺理的习思想就是一种反文明思想,红色血脉论是一种封建血统论早已臭不可闻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习近平在全国推行新疆模式是反人类的,毫无人性的乱政行为,如果不尽快拨乱反正就极有可能走向暴政,陈全国是文革余孽必须立即抓起来以儆效尤。

8、反腐败是什么?反腐败就是治权,反腐败就是对权力的约束。

而习近平的运动式反腐只是治标的性质,巡视组老在那儿巡视来、巡视去,并不意味着治标必然走向治本。

9、要对权力进行约束必然走向民主,

中国社会事实上已经进入利益群体多元的时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已成为社会常态,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充斥着矛盾,要解决权力斗争的根本途径就是民主,就是多党制。

 第一,民主问题。你要对权力进行约束,那必然要走向民主,这是没得说的。

1、尽管民主并不能满足所有公民的全部需要,也不可能使公民的思想完全一致,但至少可以使公民的各种诉求表达出来并得到认真对待,达成最低限度共识,提高对国家的认同度。

2、民主就是一人一票的权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主,必须授权委托,因此就有了实行精英政治的必要,即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3、精英政治的弊端是利益集团通过用金钱设置栏杆的拍卖式民主,又通过金钱游说,政治献金等手段和财产保护等制度安排,便形成抵消“多数统治”的一种过多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的机制,人民通过投票授权让政党执政拥有了合法性,政党上台后掌握公权力而不受到有效制约,就不受民主监督。只受到党派的制衡,与人民没有关系。

4、美国精英政治是由政党、总统及官僚机构所运作的代议制政治, 是将普通公民排斥在外的精英政治。

5、中国实行的精英政治是由中共一党垄断一切,党权高于一切的封建人治制度。是一种霸权式的制度安排,统治阶层由处级以上的官员构成,集体领导制度的九龙治水下(寡头精英政治),人民还有一定的自由和保障。

习式文革十年更是让人民陷入还能不能成为自由人的困境。

习式的全过程民主就是政治机器人的拙劣表演。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一种习思想。将中共从集体领导制的寡头暗箱党变成习独裁专制党。

6、习近平为什么能够发动渐进式的习式文化大革命,就是这个党权高于一切的一党独裁体制赋予他不受制约的过多权利造成的。

 要对权力进行约束必须分权。

第二,分权问题。既然要对权力进行约束就必须分权,这是毫无疑问的。

1、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体制,也是一种分权,但属于统治阶层内的分权。美国的政治制度充满了制衡和否决机制,因而“多元民意”中的特定“一元”通常能在政治体系中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而不会因为它不合乎特定范围的主流民意而被碾压。

无论是联邦制、司法审查制度,或是美联储的独立地位,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复杂制衡关系,都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制衡机制的表现。体现在制度安排上,多元式民主注重权力制衡与分散——多数与少数、精英与大众、中央与地方、各个阶层之间相互制衡并名义上共享权力。

实际上这种理念下,其民主制度设计必然为“多数意志”(如果存在这样一个意志的话)设定了“半径”——半径之外,通过选举发现的“多数意志”不能随意占领。

权力分立、间接选举、非民选权力机构的存留、联邦制、游说组织、智库、市场的政治力量、财产保护等制度安排,便成为统治阶层抵消“多数统治”的一些缓冲机制。

2、习式文革就是要将所有权力机构乃至公民社会“统一”到习的一种意志之下,要将九龙治水“赢者通吃”的制度安排转变为习家军通吃模式。习皇通过党权控制行政,立法,司法,媒体,教育五权,以十几个领导小组将公权力控制在手,通过对社会团体,公民社会组织、企业与市场的派驻党的书记,得以统领整个社会,由集权走向独裁。

3、公权力即决策权、执行权,按照不同的性质由各部门来执行,各部门相互之间才会产生权力约束,才会产生权力边界。

什么叫约束权力?约束权力是为了杜绝权利无边,权利边界位置就是律法划分界线,宪政只是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民主只解决授权即公权力的合法性问题,约束权力必须靠监督权,监督权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实行多党制。

第三,多党制

(一)一党制绝没有真正的民主和法制可言

1、一党制导致专制。

因为只有一个政党,全体社会成员无选择的自由,这个政党就是唯一的和永远的执政党。既然全体社会成员不能决定政党是否执政的命运,政党就会反过来决定全体社会成员的命运,就必然会导致政党的封建人治,从而发展为个人独裁专制,因为政党专制是个人独裁的温床。

2,一党制缺乏有效的监督。

因为只有一个政党,也是当然的和唯一的执政党,没有与之竞争的政党。实践表明,没有竞争,就必然不会产生有效的监督,集权统治权力决定一切必然是监守自盗及由此产生的“公平、”“正义”问题已经发生。

3,一党制剥夺全体社会成员对国家政策的选择权。

因为只有中共一个政党,人民无法选择执政党,也就无法选择最适合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只能听凭中共来决定国家政策。换句话说,党国一体,是中共治理国家,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选举授权中共治理国家;国家是中共统治阶层的国家,而不是人民的国家。另外,这种一党制最终有演变为独裁专制国家的可能。

4、中共一党垄断一切实行的是封建人治,公共权力被中共党权取代,号称人民民主的公民社会实则是封建臣民社会,封建人治与民主是对立的,人民选举权被代表。

5、民主必须要实行多党制才能有保障,一党制就是监守自盗,如果在一个腐朽的封建人治制度下 ,社会主义都无法真正的展现出其优越性,反而一再出独裁者。习近平为什么能够发动习式文化大革命,就是这个党权高于一切的一党独裁体制赋予他不受制约的过多权利造成的。8

(二)传统政党的困境

在现代民主政治体系中,对人民权利的一定保障和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约,一直是核心内容。公共权力(国家或政府)和公民社会构成现代社会的两大要素。

1、美国民主的困境

美国体制其好处和坏处,是任何政策的演进和改革都比较缓慢。福山曾经哀叹美国的民主已经成为“否决制”,并认为这是美国今天政治僵局的一个源头。

美国的两党制从所谓“左右之争”走向“左与更左”之争,美国当代政治两极化滋生民粹精神,其极端主义趋势对于政治发展极为不祥。

总之美国自由多元是一种‘无序的多元’,并不能形成对精英政治的有效制约,并不能解决美国民主的困境。

2、中共一党制的困境

习近平一再强调红色血脉,每个家族至少安排一个孩子进入国有垄断企业担任要职,实则上控制着属于全体国民的国有资源,资产。红色基因和世袭就是反动封建血统论的复辟,事实上红色血脉也并不可靠。

现在中国的9000万党员绝大部分人都是两面人,中国的政治始终无法解决效忠的问题, 所以中共内斗各种之名如反腐败清除政敌,各种的政治斗争清洗,百年未变。这才是中国所有这些路线斗争背后,最根本最关键原因是封建人治制度。

是效忠宪法,还是效忠人民,还是效忠党,还是效忠一个领袖,还是效忠一个皇?

习以一种大范围的,紧急状态的一种新疆模式坚持动态清零,愚不可及的常态化的 核酸检测已尽失民心,这种尊严的被践踏,这种记忆,这种耻辱尤其深刻。

当人格权不受尊重之后,生存权也受到了侵害,没有生存权可言还谈什么发展 。

习式文革下,让国家迷失了方向,让精英和上层的安全感尽失,让老百姓没了希望感,人民倒退到一种半奴隶非自由民的状态。

3、只有专制独裁的人治体制,才会存在效忠问题,多党制民主社会人民不存在对个人,党派,组织的效忠,只要遵纪守法即可。

4、一党制下监督权的缺失,什么修宪,宪政都没有用,一党制绝没有真正的民主和法制可言。

(三)、精英政治民主模式的弊端

1、公共权力和公民社会构成现代社会的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的互动,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政党就是促进这种互动的一种最主要形式。

精英政治代表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在行使公权力时公民被排斥在公共事务之外, 无法影响公共政策的制订, 人民的政治作用日益降低。

2、代议制民主是一种政党政治、议会政治、竞选政治、官僚政治, 是一种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 主要是一种选举的民主。

人民通过一些社会团体,通过游行,聚会抗议只是街头政治的民主表达方式,并不能对公共政策的制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选举年更换政党也是换汤不换药。

3、全民化即民粹化,美国及欧洲民粹的抬头让政党成了全民党,成了选举机器,代议制民主宪政的乱局这一现实,证明走西方式多党制道路只会让中国走向混乱,是一种民粹化的多数人的暴力。

4、精英政治是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的一种民主制度设计,多数人意志的监督权的缺失才导致街头政治的困扰和民意的裹胁。

人民党代表

2022年9月16日





评论